烟囱脱硫防腐工程:电厂烟囱脱硫后烟气的特点及腐蚀性!
1、脱硫前后烟气特性
目前,石膏-石灰石湿法脱硫工艺技术成熟,脱硫效率高,应用广泛。
湿法脱硫前,从火电厂锅炉直接排至烟囱的高温烟气温度一般在125℃左右,称为“干烟囱”。烟囱内壁处于干燥状态,烟气不会直接腐蚀烟囱内壁的材料。湿法脱硫后烟气温度一般为40℃~50℃;烟气加热装置(GGH)升温后,烟气温度可达70℃~80℃,称为“湿烟囱”。温度不高,低于酸露点温度,内壁易凝结,形成流酸腐蚀。
2、烟气腐蚀的原因
脱硫后烟气温度和湿度不高,残留的SO2和SO3容易溶解在潮湿的烟气中,造成低温高湿的稀酸腐蚀。随着烟气上升,它往往会在烟囱内壁上凝结,形成酸性液体。在内壁向下流动的过程中,一部分再次蒸发,导致内壁冷凝液中的酸浓度逐渐升高,烟囱内壁长期浸泡在酸液中。
不仅如此,烟囱内部压力一般高于外部压力,酸有自然向外渗透的倾向。如果烟囱内壁出现裂缝,酸和烟气就会沿着裂缝不断向外渗透,腐蚀和破坏钢材、混凝土等结构材料,腐蚀速度极快。以钢铁为例,湿烟气在40℃~80℃时的腐蚀速率是其他温度下的3~8倍。
可见,烟气脱硫后,烟囱腐蚀的隐患并未消除;相反,腐蚀情况进一步加剧。由于湿法脱硫后烟气的特点,烟囱的选型以及烟囱的防腐处理措施与传统设计有很大不同。烟囱防腐设计必须考虑新的处理方法。